大熊猫“映雪”走出运输笼。
中国网讯 11月23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林业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石棉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大熊猫“映雪”、“八喜”放归自然活动在四川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这是全球第二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
仪式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严卫东分别作了讲话。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主持仪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志忠向石棉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理县长冯俊涛移交了大熊猫“映雪”、“八喜”档案。
上午11点10分,随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严卫东、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韩旭共同开启笼门,大熊猫“映雪”和“八喜”相继奔向山林。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杨鹏副处长、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杨超司长、濒管办孟宪林常务副主任、国家公园办严旬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李青文秘书长、国家林业局驻成都专员办苏宗海专员、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张志忠书记、张和民常务副主任、四川省林业厅宾军宜副厅长、雅安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白云、石棉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理县长冯俊涛共同见证了两只大熊猫回归自然。
李春良指出,将人工圈养繁育的野生动物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朱鹮、扬子鳄、麋鹿、野马等20多种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工作。大熊猫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其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为此,国家林业局组织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在大熊猫野化训练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从2006年起陆续将7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大熊猫放归自然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李春良强调,大熊猫放归自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今天,将两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映雪”和“八喜”放归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继去年首次同时放归2只大熊猫后再次尝试放归2只大熊猫,既检测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观测它们同时放归野外后的生存活动。必将进一步复壮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野外小种群,有益于实现大熊猫放归自然的目的。
严卫东指出,四川省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在全国大熊猫资源及保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居全国首位。一是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全国第一,二是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全国第一,三是四川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全国第一。但由于栖息地破碎化造成野生大熊猫小种群孤立,四川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野生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相信四川大熊猫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大熊猫作为中国 “国宝”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保护管理工作一直备受世人瞩目。在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保护事业不断取得进展和成绩。目前,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大熊猫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猫种群。为进一步强化大熊猫保护管理,我国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并在不断强化栖息地保护的同时,建立了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楼观台大熊猫救护中心为主体的大熊猫圈养种群繁育体系,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中的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全国大熊猫圈养种群已达518只,基本实现了人工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为复壮大熊猫野生种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熊猫“八喜”,雄性,2015年7月26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目前体重65公斤,体长107厘米;大熊猫“映雪”,雌性,2015年7月12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目前体重59公斤,体长89厘米。经过两年多的野化培训,“八喜”、“映雪”跟随母亲掌握了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和逃生本领,生长发育良好。经专家论证,大熊猫“八喜”、“映雪”经过野化培训,生长发育正常,在生境选择、觅食,种内种间识别、躲避天敌等行为方面已经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达到了预期培训目标,建议放归自然,以复壮大熊猫野外小种群。经过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11月22日,大熊猫“八喜”、“映雪”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运抵放归地。
两只大熊猫放归自然后,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石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组成的监测小组将立即着手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开展野外研究,了解它们如何逐步适应新的野外环境,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相关科研人员将继续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并在不断增加大熊猫野化放归数量的同时,开展放归效果评估,总结放归经验和成果,不断推进大熊猫放归自然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